22年业绩大幅回暖,23Q1业绩承压明显。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4.47亿元,同比+29.79%,实现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325.18%,收入增长主要系销量有所增加,业绩增长主要系畜禽价格同比回暖。然而受开年以来畜禽价格低迷影响,公司23Q1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同比+25.83%至34.1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120.15%至3.91亿元。
黄鸡父母代产能回落,价格再起确定性高。从禽业分会监测的供给端数据来看,截止2023年3月12日,国内祖代鸡存栏(在产+后备)265万套,同比增加7.62%;父母代存栏(在产+后备)2304万套,同比减少3.41%,在产父母代存栏比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85%。黄鸡近期产能持续回落,中期伴随着生猪和白鸡景气回升,我们认为黄鸡价格再起的确定性较高,立华股份作为黄鸡龙头之一有望受益板块盈利回升。
22年冰鲜鸡及冻品销量接近6万吨,看好“冰鲜拓展+食品延伸”战略。公司近年加码黄羽鸡冷鲜屠宰,计划至2025年形成占总出栏量50%左右的鲜禽加工能力,目前正在湘潭、扬州、惠州、泰安、潍坊等一体化养鸡子公司所在地加快建设黄羽鸡屠宰产能,今明两年将逐步投产,分别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核心区域市场,同时公司正加快产业链向食品端延伸,目前已通过盒马鲜生、新零售、电商新势力平台建立了“线上+线下”生鲜销售渠道。我们认为,目前国内黄鸡消费的冰鲜占比较低,未来在限制活禽交易政策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驱动下,公司冰鲜及食品业务具备较大成长潜力。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黄鸡养殖龙头之一,短期看好鸡价景气带动盈利,长期看好冰鲜业务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2.08/19.97/5.66亿元,对应EPS为2.63/4.34/1.23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5.4/9.3/32.9X。
海外方面,上周(4月17日-4月21日)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无重大变化。美联储博斯蒂克、布拉德和威廉姆斯等多位票委赞成继续加息以应对过高的通胀。目前美联储联邦资金利率期货隐含的5月FOMC加息25bp的可能性约9成(89.1%),不加息可能性约1成(10.9%)。
国内流动性方面,上周(4月17日-4月21日)狭义流动性有所收紧。国信狭义流动性高频扩散指数较此前一周(4月10日-4月14日)下降0.26至100.74。其中价格指标贡献-123.67%,数量指标贡献23.67%。价格指数下降(紧缩)主要由上周全周标准化后的同业存单加权利率、DR与R加权利率偏离度(7天/14天利率减去同期限政策利率)和R001总体环比上行拖累。央行上周逆回购和MLF超量续作,对数量指数形成支撑。本周关注以下几个因素的扰动:本周五(4月28日)为本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跨月银行资金融出意愿下降,季初财政支出偏弱;同业存单再次到期超过5000亿元,为本月连续第三周超过5000亿元;本周(周二到周五)央行逆回购将到期1920亿元。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上周(4月17日-4月23日),央行净投放短期流动性资金247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净投放2470亿元(到期540亿元,投放301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到期0亿元,投放0亿元)。本周(4月24日-4月30日),央行逆回购将到期301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到期3010亿元,14天逆回购到期0亿元。截至本周一(4月24日)央行7天逆回购净投放950亿元,14天逆回购净投放0亿元,OMO存量为3960亿元。
银行间交易量:上周(4月17日-4月21日),银行间市场质押回购平均日均成交6.53万亿,较前一周(4月10日-4月14日,7.27万亿)减少0.74万亿。隔夜回购占比为79.9%,较前一周(90.5%)下降10.6pct。
债券发行:上周政府债净融资-430.8亿元,本周计划发行3453.1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40.8亿元;上周同业存单净融资3283.7亿元,本周计划发行482.8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5128.6亿元;上周政策银行债净融资741.2亿元,本周计划发行270.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147.0亿元;上周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净融资0亿元,本周计划发行21.0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394.5亿元;上周企业债券净融资547.1亿元(其中城投债融资贡献约112.5%),本周计划发行1487.9亿元,净融资额预计为-3615.8亿元。
汇率:上周五(4月21日)人民币CFETS一篮子汇率指数较前一周(4月14日)上行0.39至100.10,同期美元指数上行0.14至101.72。4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在岸汇率较4月14日的6.85上行约403基点至6.89,离岸汇率从6.85上行约388基点至6.89。
国信宏观扩散指数标准化后回落至历史均值附近。本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维持负值,指数B继续回落。从分项来看,本周投资、房地产领域景气有所回落,消费领域景气变化不大。从季节性比较来看,本周指数B标准化后继续回落,目前已回落至历史同期均值附近,表明国内经济向上修复速度进一步放缓,但整体经济增长动能与历史平均水平相差不大。
2023年4月21日当周,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A为-0.4,指数B录得107.4,指数C录得-2.8%(-0.5pct.)。消费相关分项中,PTA产量较上周上行,全钢胎开工率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消费景气变化不大;投资相关分项中,焦化企业开工率较上周上行,水泥价格、螺纹钢产量均较上周下行,本周国内投资景气有所回落;房地产相关分项中,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建材综合指数均较上周下行,国内房地产领域景气有所回落。
(1)本周食品、非食品价格均下跌。2023年4月食品价格环比或持平季节性水平,非食品价格环比或高于季节性水平。预计4月CPI食品环比约为-1.0%,CPI非食品环比约为0.3%,CPI整体环比约为0.1%,高基数带动下4月CPI同比或继续回落至0.4%。
(2)2023年春节后国内生产供应明显增加,压制了国内生产资料价格。3月上旬、中旬、下旬国内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落;4月上旬、中旬继续下跌。预计2023年4月国内PPI环比转负,高基数带动下PPI同比或继续回落至-3.5%左右。
基建投资支撑有力,地产销售弱复苏,竣工加速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82%,环比前2月小幅回落1.36pct,仍维持较高增速,一季度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2.3%,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7.2pct。房地产方面,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5.8%,降幅环比1-2月小幅扩大0.1pct;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8%,降幅环比收窄1.8pct,其中3月单月同比下降3.46%,降幅较1-2月收窄0.17pct;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9.2%,降幅环比1-2月扩大9.8pct;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14.7%,增速环比1-2月提高6.7pct,其中3月单月同比增长32.02%,较1-2月提高24pct;总体来看,房地产投资、新开工增速仍有所承压,销售需求逐步释放并呈现弱复苏态势,在“保交楼”积极推进下,竣工端表现明显改善。
水泥:受新开工项目较少、下游资金短缺影响,国内水泥市场需求继续保持弱势运行,全国水泥企业出货率63.47%,同比-0.26pct。市场需求不济,库存不断攀升,价格继续小幅回落。截至4月21日,全国P.O42.5高标水泥平均价为427.8元/吨,环比下降0.70%,同比下降16.08%。本周全国水泥库容比为70.0%,环比上升1.0pct,同比上升3.6pct。推荐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上峰水泥、万年青、塔牌集团、冀东水泥、天山股份。
玻纤:①无碱粗纱市场价格偏稳运行,各厂对外报价稳定,市场中下游多按需采购,部分产品产销表现尚可,或存部分贸易商一定量备货可能。②电子纱多数厂商出货一般,成本存支撑,但实际成交相对灵活,价格周内基本调后暂稳。后期各厂价格受成本端支撑,大概率趋稳运行;中长期来看,在双碳目标背景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细分市场风电、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玻纤有望迎来更大市场空间,看好玻纤需求中长期成长性,推荐中国巨石,中材科技;
其他建材:今年以来宏观经济逐步企稳回升,地产高频数据数据保持复苏,同时保交楼效果正逐步显现,积极地产政策推动下,地产市场企稳回升,住房消费有望改善。当前地产链头部企业仍是板块配置重点,推荐东方雨虹、科顺股份、三棵树、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兔宝宝、铝模板行业。
本周研究跟踪与投资思考:本周我们继续对地产及家电出口等进行跟踪:3月地产积极回暖,住宅竣工数据高增反弹;家电出口数据超预期,洗衣机、吸尘器出口表现较好,空冰实现回暖;全球或迎来热年,看好空调需求释放。
3月地产销售积极回暖,住宅竣工同比增长3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我国住宅销售面积12864.2万平方米/+0.2%,近一年来首次同比转正;3月住宅竣工面积4614.4万平方米/+35.4%,保交付政策下住宅竣工同比实现高增反弹。累计数据看,1-3月我国住宅销售面积、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分别为-0.2%、+16.8%,环比均有显著改善,整体看地产回稳向好趋势性较强。3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43.6%,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为+63.0%、+53.3%、+32.9%,地产销售复苏势头仍在持续。
3月家电出口超预期,洗衣机、吸尘器出口增速亮眼。据海关总署,3月我国家用电器出口金额83.4亿美元/+11.9%,家用电器出口数量3.2亿台/+22.6%,家电出口增速快速回正。累计数据看,1-3月我国家用电器累计出口金额、累计出口数量同比-4.4%、-2.8%,降幅环比也已大幅收窄。分品类,3月我国空调、冰箱、洗衣机、吸尘器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为-8.6%、-18.9%、+20.1%、+8.0%,洗衣机、吸尘器出口已实现正增长,空调出口降幅环比收窄,冰箱出口仍在持续回暖。2022年中以来在疫情扰动、海外需求不振以及高库存三重压制下家电出口承压,随着海外库存压力降低以及需求逐步回暖,预计家电出口有望在低基数下迎来恢复性增长。
全球气温或有望突破警戒线日布的《2023年4月ENSO更新:厄尔尼诺观察》显示,近期厄尔尼诺指数正从-0.5一路快速上升逼近0,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在今年5月-7月期间“厄尔尼诺”出现的几率为62%,随着厄尔尼诺的快速形成,2023年或将迎来更热的夏天,后续数月厄尔尼诺现象的增暖效应进一步显现,到2024年可能突破“1.5度”的气候临界值,全球将迎来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持续高温有望激发空调需求增长,利好我国空调出口及销售。
重点数据跟踪:市场表现:上周家电周相对收益+4.8%。原材料:LME3个月铜、铝价格分别周度环比-2.9%、+0.5%至8825/2398美元/吨;上周冷轧价格周环比-0.6%至4837元/吨。集运指数:美西/美东/欧洲线%。海外天然气价格:周环比+17.1%;资金流向:美的/格力/海尔陆股通持股比例周环比变化-0.17%、+0.02%、-0.11%。
核心投资组合建议:白电推荐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信家电、海尔智家;厨电推荐老板电器、火星人、亿田智能;小家电推荐光峰科技、小熊电器、新宝股份;零部件板块推荐大元泵业;同时建议关注智能家居标的萤石网络。
引入利润和资产负债率考核后,建筑央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国资委提出“两利一率”考核指标后,中字头建筑央企归母净利率实现企稳,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率2.48%,与2020年水平相当。建筑央企资产负债率压降成效显著,2022年均压降至75%以下。
建筑央企现金流改善显著,营业现金比率有提升空间。央企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以来,建筑央企对现金流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各央企都加强了现金流相关考核,现金流明显好转。2022年建筑央企中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收现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交建、中国化学收现比有明显提升。整体建筑央企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中国铁建最高为5.12%),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ROE整体承压,未来修复潜力充足。我们认为建筑央企预计会加强项目遴选,减少承接低毛利项目,对应整体利润率提升,总营收增速放缓,但资本回报率将明显提升。过多的利润留存会导致较高的净资产增长,建筑央企分红比例将持续提升,同时更加积极开拓高毛利的重资产运营类业务。
关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趋势。2022年SW建筑板块企业实现营收增长9.4%,归母净利增长19.5%,归母净利增速在2020、2021年持续下滑后明显反弹,一方面来源于减值压力减轻,另一方面来源于投资类业务拖累减弱,整体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建筑装饰板块ROE为9.16%,较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随着建筑企业盈利能力改善趋势得到持续验证,建筑板块在整体估值回归的基础上仍然有估值提升空间。
广义基建维持两位数增长,细分领域增速均收窄。2023年1-3月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0.82%,增幅收窄1.36pct,狭义基建即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8%,增幅收窄0.2pct。
1-2月集中开工,进入三月开工放缓。2023年1-3月份全国开工项目总投资额累计同比增长93%/14.2%/-1.8%。根据历史数据,2021年3月份集中开工期,当月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2.6万亿元,2022年2月为集中开工期,当月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1.3万亿元,2023年1-2月份集中开工,两月合计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8.5万亿,进入三月份,开工进度放缓。
交运仓储投资保持8.8%高增,铁路投资同比高增17.6%。2023年1-3月,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8.9%,增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完成8501亿元,同比增长8.5%,环比多增2.6pct,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17.6%,铁路投资在2022最后两个月增速回正,恢复强劲,延续开年高增态势。
投资建议:国资委考核指标对建筑央企经营质量提升方向有重要指引作用,2023年一月引入“营业现金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指标,更加注重考核央企的资金运用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预计未来建筑央企现金流将迎来持续改善,ROE稳步提升,对应估值仍有持续修复的空间。重点推荐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推荐关注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化学。
农业行业周报:农产品研究跟踪系列报告(66)-本周全国生猪均价环比上涨0.56%,仔猪均价环比下跌1.06%
全面翻多养殖,期待转基因落地。1)生猪:全面翻多生猪养殖板块。我们认为,短期猪价不管是回落还是提前启动上涨,均不影响中期猪价强势走势。另外,南方逐步进入雨季,养殖疾病有望步入高发期,后期猪价强势有望延续。核心看好出栏增速快、成本管控能力强的标的,重点推荐:华统股份、新五丰、巨星农牧、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等。2)禽:白鸡景气一方面受2022年祖代引种收缩传导的供给景气外,近年来白鸡进入家庭消费,消费提振开启独立周期,因此我们认为2023年白鸡板块有望开启高景气。黄鸡近期产能继续回落,伴随生猪和白鸡景气回升,黄鸡价格再起的确定性更高,继续看好。禽板块核心推荐:益生股份、立华股份、圣农发展等。3)动保:普莱柯、生物股份2023Q1批签发数据分别同比增加43%、26%,科前生物、中牧股份2023Q1批签发数据分别同比减少7%、23%。我们继续看好动保板块贝塔,看好龙头市占率提升。核心推荐:科前生物、回盛生物、国邦医药、中牧股份、普莱柯等。4)饲料及宠物:饲料会更加向技术服务类企业集中,核心看好海大集团估值与业绩的双修复行情。此外,2023年宠物板块有望伴随消费回暖,迎来较好机会,核心关注:中宠股份、佩蒂股份等。5)肉制品:随着猪价高位回落以及消费回暖,看好双汇发展的业绩上行表现;同时,双汇发展的基金持仓比例处于历史底部,建议关注。6)种植链:看好全球潜在粮食安全危机背景下,国内合理有序安全地推进转基因种子落地。重点推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
推荐养殖、后周期、种业三大主线)生猪养殖推荐:华统股份、新五丰、巨星农牧、天康生物、唐人神、金新农、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等;2)禽推荐:益生股份、立华股份、圣农发展等;建议关注:春雪食品、湘佳股份。3)动保推荐:科前生物、回盛生物、国邦医药、中牧股份、普莱柯等。4)种植链推荐:大北农、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
生猪:4月21日全国仔猪均价34.67元/千克,较上周同期下跌1.06%;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49元/千克,较上周同期上涨0.56%。
家禽:4月21日白羽肉鸡价格为10.40元/公斤,较上周同期下跌2.07%;国内中速鸡均价为7.11元/公斤,相较上周同期下跌2.74%。
人工智能致力于研究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并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机器学习是一门专门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性能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子集,主要由人工神经网络组成。与传统算法及中小型神经网络相比,大规模的神经网络及海量的数据支撑将有效提高深度神经网络的表现性能。
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非串行的神经网络架构,最初被用于执行基于上下文的机器翻译任务。Transformer模型以Encoder-Decoder架构为基础,能够并行处理整个文本序列,同时引入“注意机制”(Attention),使其能够在文本序列中正向和反向地跟踪单词之间的关系,适合在大规模分布式集群中进行训练,因此具有能够并行运算、关注上下文信息、表达能力强等优势。Transformer模型以词嵌入向量叠加位置编码作为输入,使得输入序列具有位置上的关联信息。编码器(Encoder)由Self-Attention(自注意力层)和 Feed Forward Network(前馈网络)两个子层组成,Attention使得模型不仅关注当前位置的词语,同时能够关注上下文的词语。(Decoder)通过Encoder-Decoder Attention层,用于解码时对于输入端编码信息的关注;利用掩码(Mask)机制,对序列中每一位置根据之前位置的输出结果循环解码得到当前位置的输出结果。
构建语言模型是自然语言处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GPT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衍生出的生成式预训练的单向语言模型,通过对大量语料数据进行无监督学习,从而实现文本生成的目的;在结构上仅采用Transformer架构的Decoder部分。自2018年6月OpenAI发布GPT-1模型以来,GPT模型迭代演进迅速。GPT-1核心思想是采用“预训练+微调”的半监督学习方法,服务于单序列文本的生成式任务;GPT-2在预训练阶段引入多任务学习机制,将多样化的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全部转化为语言模型问题;GPT-3大幅增加了模型参数,更能有效利用上下文信息,性能得到跨越式提高;GPT-3.5引入人类反馈强化学习机制,通过使用人类反馈的数据集进行监督学习,能够使得模型输出与人类意图一致。
以GPT-3为例,GPT-3参数量达1750亿个,训练样本token数达3000亿个。考虑采用精度为32位的单精度浮点数数据来训练模型及进行谷歌级访问量推理,假设GPT-3模型每次训练时间要求在30天完成,对应GPT-3所需运算次数为3.15*10^23FLOPs,所需算力为121.528PFLOPS,以A100 PCle芯片为例,训练阶段需要新增A100 GPU芯片1558颗,价值量约2337万美元;对应DGX A100服务器195台,价值量约3880.5万美元。假设推理阶段按谷歌每日搜索量35亿次进行估计,则每日GPT-3需推理token数达7.9万亿个,所需运算次数为4.76*10^24FLOPs,所需算力为55EFLOPs,则推理阶段需要新增A100 GPU芯片70.6万颗,价值量约105.95亿美元;对应DGX A100服务器8.8万台,价值量约175.12亿美元。
风险提示:宏观AI推广不及预期,AI投资规模低于预期,AI服务器渗透率提升低于预期 ,AI监管政策收紧等。
2022财年归母净利润同增15%,贴近业绩预告上限。2022财年,公司收入90.92亿元/+29.7%;归母净利润2.91亿元/+15.1%;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11.7%,贴近业绩预告上限,符合我们预期;2022Q4,公司收入22.74亿元/+24.2%;归母净利润0.73亿元/+13.8%;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0.5%。2022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8亿(2021财年为-0.43亿元)。
灵活用工结构占比提升毛利率走低,期间费率优化明显。整体毛利率9.7%/-1.8pct,预计系业务结构占比改变&疫情综合影响的结果;净利率4.0%/-0.2pct,低毛利率灵活用工收入占比提升致利润率下行。期间费用率5.0%/-1.2pct,其中销售费率2.1%/-0.3pct,管理费率2.5%/-0.6pct,研发费率0.5%/-0.1pct,财务费率0.0%/-0.2pct,各项费用占比均有不同幅度优化。
行业景气度环比逐期回暖,期待新一轮管理层激励落地。据我们对行业头部4家在线招聘平台(BOSS/同道猎聘/前程无忧/智联招聘)数据的高频跟踪,22M11-23M3平台企业发布职位数合计分别为2118/2110/2039/2300/2284万,伴随经济生活回归正常,我们观察到人服行业尤其是B端招聘意愿逐渐回暖,行业景气度逐渐上行。此外公司曾于2019年推出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解锁条件:2018-2021 年收入/净利润 CAGR 分别为30.1%/19.3%),过去 3 年在公司经营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鉴于人力资源行业的业务属性,我们认为公司在业务经营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的时点,不排除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的可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疫情等系统性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业务增长不及预期等;新技术投入增加。
投资建议:考虑当下宏观经济仍在复苏途中,公司短期业务经营恢复也有一定的时间节奏,预计今年增速表现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纵使2022年宏观经济承压,但公司核心业务灵活用工虽增速边际下行但仍显韧性,且公司在新技术产品上持续加码,国际化布局持续深化,我们依旧看好公司业务疫情后的复苏弹性。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64/4.63/5.85亿元(原为3.94/5.04/-亿元,下调23-24年业绩预期,新增25年预测),同比增速25.3%/27.1%/26.4%,EPS为1.85/2.35/2.97,对应PE估值22/17/ 14x,我们认为公司中长线的成长空间依然值得期待,当下股价承压回调或提供了低位布局机会,维持“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公司业务数据回暖进程。
2022年业绩创历史新高。2022年,稀土市场价格冲高回落,公司量价齐升,业绩创历史新高,实现营业收入372.60亿元,同比增长22.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84亿元,同比增长16.64%%。四季度单季因精矿价格上调,以及发生资产减值损失4.52亿元,投资收益-2.7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2亿元,环比下降10.10%。此外,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70元(含税)。
指标大幅增长,持续成长可期。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依托白云鄂博矿资源,配额保持着较快增速。2023年第一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2.0万吨,同比增长19%,较2022年指标一半均增长14%。其中,北方稀土指标同比增长34%,占比为67%,按2022年指标一半增长14%。此外,为加强产业链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继续加快推进产业“增链补链强链”工作,2022年生产磁性材料3.8万吨,同比增长23.82%。
精矿供应稳定,价格趋于市场化。过往,公司稀土精矿采购价格较市场价格存在明显优势,但从2022年四季度起,公司改为每季度与包钢股份签订《稀土精矿供应合同》,根据稀土市场产品价格变化情况,按照计算公式,经协商,约定稀土精矿价格和交易总量。2023年第二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调整为不含税31030元/吨(干量,REO=50%)(包钢股份尚需履行决策程序),近期同品位混合碳酸稀土精矿市场含税价在3-3.2万元/吨。
挂牌价坚挺,积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2023年3月初特斯拉投资者日提出使用无稀土永磁电机,对市场预期形成较大冲击。后因需求表现平淡,市场看空情绪加深。但目前北方稀土集团产品挂牌价格保持坚挺,4月氧化镨钕挂牌价为63.9万元/吨,较1月仅下降3800元/吨,对市场形成积极引导。从中长期看,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金属,中长期合理价格将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对生态环境损失的合理补偿。
风险提示:磁材需求增长不及预期;稀土价格大幅波动;精矿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开采配额增速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是稀土行业龙头企业,配额持续增长,并积极拓展高附加值产品。但因稀土精矿日常关联交易定价机制变化,我们下调原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445/495/536亿元(原预测433/501/-),同比增速19.5%/11.3%/8.2%;归母净利润49.7/56.2/62.6亿元(原预测74.9/88.8/-),同比增速-16.9%/13.1%/11.4%;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5/16.4/14.7x,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3.7%。2022实现营收277.8亿元(+12.9%),归母净利润16.0亿元(-13.7%),扣非归母净利润12.5亿元(-21.2%),经营性净现金流-8.6亿元(-141.4%)。其中2023Q1营业收入60.9亿元(-18.6%),归母净利润3.5亿元(-40.2%),扣非归母净利润2.8亿元(-43.0%)。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同比下滑主因去年高基数,以及下游需求复苏偏弱。
明泰铝业板带箔产销量维持增长。2022年下半年以来外需走弱,国内铝板带箔下游需求复苏缓慢,行业内公司普遍面临较大压力,明泰铝业作为国内铝合金普板带龙头,利用成本优势,仍维持产销量增长。2023年一季度公司板带箔销量29.3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或4.6%。单吨产品盈利方面,随着铝价及下游需求企稳,公司产品单吨盈利连续两个季度反弹。2023年内一季度面临春节因素以及节后开工晚等不利因素,公司2023Q1单吨盈利做到1200元/吨。
欧洲碳边境税政策将提升公司低碳铝竞争优势。4月18日欧洲议会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碳关税),包括铝在内的进口商必须支付生产国支付的碳价格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碳配额价格之间的差价。明泰铝业产品中的再生铝含量超过1/3,碳排放比煤电铝产品减少约5吨二氧化碳当量,欧洲最新二氧化碳交易价格突破100欧元/吨,产品的低碳优势助力明泰铝业开拓国外市场。
参照年初以来主要有色金属价格走势,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6/339/384亿元,同比增速6.4/14.9/13.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4/22.60/26.38亿元,同比增速19.7/18.0/16.8%,EPS分别为1.97/2.33/2.7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倍数分别为7.2/6.1/5.2。明泰铝业成本控制能力强,正借助高端设备升级产品,近年来构筑了再生铝保级利用优势,在铝加工产品降碳的大趋势下优势凸显,市场空间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业绩增长179%。2022年实现营收1349亿元(+6.2%),归母净利润18.09元(+178.6%),扣非归母净利润18.11亿元(+3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76亿元(+19.9%)。其中2022Q4单季营收369亿元(+8.2%),归母净利润3.27亿元(-58.3%), 扣非归母净利润3.78亿元(+308%)。公司在2022年盈利大增主因铜冶炼利润增厚,以及抓住价格高位及时对自产铜精矿作价。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5.91亿元。2022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33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4亿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亿元,减少2022年度合并报表利润总额5.91亿元。
公司盈利增长主要来自铜冶炼和期货保值收益。2022年公司毛利润65.3亿元,同比增加13.6亿元,其中阴极铜版块增加12.8亿元,是主要的盈利增长点;贵金属毛利润同比下降2亿元,硫酸毛利润同比增加1.2亿元。2022年公司并表矿山铜产量从2021年7.57万吨下降到2022年6.26万吨。
冶炼环节,公司并表阴极铜产量134.9万吨,与2021年几乎持平。不同的精矿加工费口径:2022年上海有色网报的周度铜精矿TC均价为77.6美元/吨,2021年约为46.4美元/吨,铜精矿现货加工费涨幅明显;年度长单加工费增加9美元/吨。粗略测算精矿加工费每增加10美元/吨,冶炼利润增加400元/吨,公司阴极铜年产销量约134万吨,加工费上涨带来的盈利增量就有5.4亿元。
我们假设2023-2025年铜现货含税价均为68000元/吨,铜精矿长单TC均为84美元/吨,硫酸价格为300元/吨,黄金价格425元/克,白银价格5200元/千克。由于对铜价、贵金属价格假设上调,以及铜精矿加工费上调,我们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1.55/22.10/23.22亿元(原预测值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92/13.36亿元),同比增速19.1/2.6/5.0%;摊薄EPS分别为1.08/1.10/1.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3/12.0/11.5x。公司借助近几年铜行业高景气周期,资产质量得到提升,现金流强劲,今年有望继续受益于铜精矿加工费上行,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2023年一季度延续上一年良好经营势头。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297.5亿元(同比+9.4%),其中服务营收同比+7.7%;归母净利润79.8亿元(同比+10.5%)。ROE(平均)为1.83%(同比+0.16pp)。
产业数字化业务保持快速发展。公司以融云、 融 AI、融安全、融平台为驱动,不断提升算力水平,分发挥天翼云的市 场竞争力,持续打造“5G+行业应用”标杆项目,推动第二增长曲线 年第一季度,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收入349.7亿元(同比+18.9%)。
移动通信、固网及智慧家庭业务增长稳健。移动通信业务方面,公司通过不断完优化5G网络质量,5G使用体验,丰富5G应用和权益体系,促进移动用户发展和价值稳定。2023 年第一季度,公司移动通信服务收入505.9亿元(同比+3.2%),移动用户净增752万户,达到3.99亿户,5G套餐用户净增1525万户,达到2.83亿户,渗透率达71.0%,移动用户ARPU值为45.8元(同比+0.7元)。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方面,以“5G+千兆宽带+千兆 WiFi”融合为抓手推动宽带用户升级。2023年第一季度该业务营收币 311.4亿元(同比+5.0%),其中智慧家庭收入同比增长15.9%,拉动宽带综合ARPU达到人民币47.5元(同比+0.8元)。
公司重视研发创新,费用投入精准聚焦。2023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141.8亿元(同比-0.4%),管理费用102.19亿元(同比+4.3%),研发费用13.8亿元(同比+23.4%),研发费用持续加大,主要系公司强化科技创新,加大高科技人才引进,加强云网融合、5G、AI等核心技术研发,以提升核心能力。
2023年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公司规划32年产业数字化投资同比增长40%至380亿元。公司积极打造“云网能力底座+行业应用平台”深度融合的产业数字化服务大平台,为千行百业提供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23年公司规划实现云业务收入超千亿元,规划算力(云资源池)投入195亿元(达6.2EFLOPS),通过不断加强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兴业务能力布局,以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兴通讯(000063.SZ) 财报点评: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服务器产品持续发力
公司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一季度实现营收291.4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5.7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3.3亿元,同比增长95.9%。
持续拓展运营商算网、云网融合合作,公司定义的“第二曲线)公司运营商业务在稳步提升无线、有线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积极配合与支持运营商建设算网、云网融合基础设施;截止22年底,公司数据中心交换机运营商市场排名升至国内第二;中兴通讯路由器产品市场排名升至国内第二,200G端口光网络产品全球发货量第二。2)创新业务方面,公司发布了具备高密度算力、灵活拓展、异构算力等特性的G5系列服务器,相关产品正快速突破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并形成规模应用;发布搭载屏下摄像的旗舰nubia Z50 Ultra,全球首款AI裸眼3D平板电脑nubia Pad 3D等多款新品,公司5G MBB & FWA数据终端产品持续全球领先,家庭信息终端营业收入保持双位数增长。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毛利水平大幅提升。根据工信部数据,23年一季度,我国5G基站新增32万站,预计全年基站建设规模有望超原先60万站规划预期。5G基站属于高毛利产品,有望持续为公司产品综合毛利提升做出贡献。公司23年Q1毛利率达44.5%,同比提升6.7pp。同时公司仍然重视技术创新,保持高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达20.4%,同比提升3.5pp。
发力服务器产品,GPU服务器有望年底推出。公司定位“数字经济筑路者”,重视算力基础设施投入,已拥有全系列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包括通用服务器、GPU服务器、液冷服务器以及全闪存储产品、混闪存储产品等。移根据IDC数据,公司22年服务器出货量国内前五;其中在电信行业,公司服务器及存储产品发货量第一,市占率超过30%。3月中旬,公司和百度联合宣布,其服务器将支持百度“文心一言”,为AI产品应用提供更加强劲的算力支撑。4月初,公司CEO在22年业绩说明会表示,公司今年底将推出支持ChatGPT的GPU服务器,并将开发新一代AI芯片以降低大模型推理成本。
公司2023年一季度延续上一年良好经营势头。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507亿元(同比+10.3%),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比+9.5%)。EBITDA为799亿元(同比+4.9%),ROE为2.20%(同比+0.08pp)。
政企业务增长动能强劲。公司一体推进“网+云+DICT”规模拓展,规模复制推广成熟行业应用,持续做优做大移动云规模。23年一季度公司DICT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94亿元,同比增长23.9%。
个人市场和市场用户数规模稳步增大。个人市场方面,通过深化“连接+应用+权益”融合运营优化客户结构和激发用户流量。23年一季度移动用户数达9.83亿户,较22年底增长约800万户;其中5G套餐用户数达6.89亿户,较22年底增长约7500万户,5G用户渗透率达70%;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5.4%,移动ARPU为人民币47.9元(同比+0.8%)。家庭市场方面,千兆宽带提速与智慧家庭业务持续推进。23年一季度家庭宽带用户数达2.51亿户,季度净增700万户,家庭客户综合ARPU为人民币39.2元(同比+3.5%)。
公司持续高质量发展,费用投入精准聚焦。公司持续推进开源增收、降本增效,做好“有保、有压、有控”的资源精准配置。23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25%/5.13%/1.12%。公司重视市场和研发投入,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增长0.15pp/0.09pp;经营效率稳步提升,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0.31pp。
持续加大5G、算力、能力投入,构建“两个新型”助新业务快速突破。公司规划2023年资本开支向算力、能力倾斜,算力2023年预计投入452亿元(同比减少投入20亿元),规划23年增加服务器超过24万台(22年规划投入18万台),增加IDC机架超过4万架。公司系统打造以5G、算力网络、能力中台为重点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构建“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夯实数智底座,信息服务拓展提档加速。
2022年公司营收和利润稳健增长,桌面终端占比稳步下降。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1亿元,同比+30.6%;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元,同比+34.8%。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9亿元,同比-14.7%,实现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13.1%。2022年公司桌面终端营收占比为65.4%(2019年为85.4%),会议产品占比为27.0%(2019年为13.1%),云办公终端营收占比为7.5%(2019年为1.41%)。
2022年桌面通信终端收入继续实现快速增长,行业领军地位稳固。2022年公司桌面通信终端实现营收31.5亿元,同比增长23.5%,毛利率为63.76%,同比+1.36%。2022年上半年经销商部分补库存以及公司话机较强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在这部分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从2017年起在SIP话机市场一直保持市占率第一的位置,2021年市占率为38.2%。考虑到公司在高端品类的扩充,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预计未来以SIP话机为代表的桌面通信终端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会议产品、商用耳机品类不断扩充,推动公司长期稳定增长。话机市场之外。公司较早布局新成长曲线,会议产品和云办公终端。2022年公司在这两个市场均推出较多新品,如在会议产品公司2022年推出搭载AI功能的协作会议平板MeetingBoard、智能会议一体机A10等多个新品,不断优化和增强用户体验。2022年公司会议产品实现营收13.0亿元,同比+42.3%;云办公终端业务线X系列商务蓝牙耳机,发力高端音频市场,大类上已经形成完整的商务耳麦产品线年公司在云办公终端实现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3.4%。
长期高研发投入,构筑产品竞争力。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5.9%,营收占比为10.3%;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21.8%,在公司总人数的占比为50.4%。在每个领域,公司都通过自主研发形成相关技术的积累,从研发的角度为公司创造比较竞争优势,构筑公司的技术护城河。
投资建议:下调2023-2024年盈利预测,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海外宏观环境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下调2023-2024公司盈利预测,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5.9/31.7/39.2亿元(下调前2023-2024年为27.6/3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1/17/14倍。看好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科博达2023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能源管理系统营收保持高增长。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3.84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2022Q4实现营业收入9.64亿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3%,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24.1%,环比-45.4%。2023Q1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同比增长24%,环比-5.2%,实现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43.8%,环比增长48.6%。分产品看,2022年照明控制系统实现营收17.35亿元,同比增长25.8%,车载电器与电子6.72亿元,同比增长27.9%,电机控制系统6.22亿元,同比增长2.9%,能源管理系统1.24亿元,同比增长81.2%。2023Q1能源管理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实现营收4388万,同比增长121%。
维持高研发费用率,保障竞争力。2022年公司销售杏彩平台官网、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5.3%、11.1%、-0.9%,同比变化为-0.1pct、-0.5pct、+0.2pct、-1.3pct。公司持续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投入,以保障公司在底盘控制、车身域控、智能执行器精确控制和车窗玻璃调控变色等领域技术水平,同时为下一代大灯控制技术、智能座舱氛围灯技术、座舱无线数据产品技术等领域开拓和承接新项目提升竞争力。
打造域平台型企业,新定点项目保持增长,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新老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已定点比亚迪底盘和底盘域,并在造车新势力客户上首次将域产品从底盘域拓展至车身域,报告期内共获得新定点项目91个,其中宝马CCE项目获得未来10年宝马新车型前灯和尾灯,PDLC获得戴姆勒和福特全球项目定点,Smartlight拓展至一汽大众、奥迪PPE全球平台。同时,公司2023年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芯片,研发不同等级的域及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
盈利预测与估值:域平台型企业,维持“买入”评级。考虑到终端价格战带来市场需求波动及降价压力,下调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70/9.17/11.77亿元(原23/24年为7.28/10.32亿元),同比增长48.8%/36.9%/28.3%,每股收益为1.66/2.27/2.9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3/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上涨的风险,估值的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
平台化供货体系优势不断凸显,Tier0.5模式助力客户拓展。拓普集团以平台型公司为战略定位,产品持续扩张:目前8大产品单车配套金额3万元,截至22年底,IBS、EPS、空悬、热管理、智能座舱分获一汽、吉利、华为、金康、理想、比亚迪、小米、合创、高合等客户定点,同时布局机器人执行器(样品已获客户认可);客户深化合作:Tier0.5级合作模式持续推进,国内市场与华为、比亚迪、吉利、理想、蔚来、小鹏等合作进展迅速,单车配套金额不断提升,国际市场与RIVIAN、LUCID、FORD等全面合作,长期看好公司产品持续拓展(价)与客户深化合作(量)带来驱动业绩持续上行。
海外与国内产能持续推进,前瞻性打造智能化产线为生产交付保驾护航。海外:波兰一期工厂已投产,墨西哥一期220亩(布局轻量化底盘+热管理+内饰+机器人执行器)预计23年底开始安装设备,未来将根据订单需求,规划按照前湾新区模式建设千亩智能制造产业园;国内:杭州湾四、五、六、七期以及重庆工厂约1400 亩工厂加快建设;安徽寿县基地也加快规划实施。拓普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实施MES管理系统,实现质量控制+产品追溯+精益生产+设备管理等有效管理,看好公司智能产线的投入反哺盈利能力。
持续看好拓普集团产品拓展、客户突破、产能扩张带来的业绩确定性增长,,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3/24/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3.5/32.7/44.3亿元,EPS为2.13/2.97/4.02元,对应PE为24/18/13x,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出口毛利率提升8pct,单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89%。得益于新能源+出口业务持续放量,精锻22年营收18.08亿元,同比+27.0%,归母2.47亿元,同比+44.0%,扣非2.15亿元,同比+74.0%,毛利率28.4%,同比-0.8pct,预计主要系总成类产品(22年毛利率25.6%,同比+2.9pct)占比提升所致;海外业务逐渐成长为精锻重要业绩支撑,22年出口营收5.89亿元,占比33.5%,毛利率+7.5pct至36.0%;22年研发费率5.7%,同比+0.5pct(募投项目等产品研发增加),财务费率同比-2.3pct(汇兑影响),22年净利率13.7%,同比+1.6pct。22Q4营收5.39亿元,同环比+34.9%/+6.3%,归母0.74亿元,同环比+88.8%/+10.5%,扣非0.67亿元,同环比+268.3%/+1.1%,22Q4四费费率13.4%,同环比-4.1pct/+2.0pct,环比上升主要系汇率波动等因素拉高财务费率5.5pct;22Q4净利率13.6%,同环比+3.9pct/+0.5pct,环比提升主要系所得税计提影响(所得税22Q4为-217万元,22Q3为1624万元)。
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精锻科技23Q1实现营收4.48亿元,同环比+10.8%/-16.8%,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环比+9.1%/-37.3%,扣非0.43亿元,同环比+15.6%/-36.4%;23Q1公司毛利率28.0%,同比持平,环比+1.67pct(预计主要系出口业务放量增厚毛利),净利率为10.3%,同环比-0.2pct/-3.4pct,环比下滑预计主要系1)费用率提升:23Q1公司四费费率16.7%,同环比+1.4pct/+3.3pct,其中研发费率环比+2.3pct,管理费率环比+1.0pct;以及2)其他收益减少:23Q1公司其他收益项目(主要为政府补助)为187万元(22Q4为926万元,22Q1为312万元)。
新能源业务放量叠加海外布局产能,看好公司业绩持续上行。精锻以锻造工艺、模具制造等为基础:1)品类拓展:单齿轮→差速器总成(22总成类产品营收同比+85%),后续减速器齿轮+轻量化底盘有望放量;2)客户调整:早期绑定大众(占比4成),当下斩获自主品牌、新势力、北美大客户订单;3)海外建厂:拟于泰国投资4.5亿元建厂,长期看有望提振盈利能力(22年出口毛利率高于国内10.4pct);22年精锻新能源产品营收同比+148%,看好公司进入电动时代业绩持续上行(预计23年新能源业务占比超30%)。
销量下滑及费用增长短期压制盈利能力。23Q1长城整体毛利率为16.1%,同环比-1.1pct/-1.9pct,预计主要系产销下滑影响规模效应充分释放;23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01%/3.65%/5.28%/0.04%,同比+1.88/+0.15/+1.35/-0.82pct,环比-0.34/-0.13/+0.69/-0.64pct,四费费率为13.98%,同环比+2.55/-0.41pct,同比提升预计主要系1)销售费用:哈弗新能源龙网络建设、二代大狗等车型上新、促销活动开展等因素增加支出;2)研发费用:持续重视新品及技术开发;23Q1净利率0.6%,同环比-4.3pct/-0.3pct,单车净利润0.08万元(22Q4为0.04万元)。
新能源战略持续推进,看好新车型放量带来销量推动力。1)新品维度:哈弗二代大狗2月上市,哈弗枭龙、枭龙MAX、魏牌蓝山DHT-PHEV等多款重磅车型也有望陆续上市带来销量增长;2)技术维度:混动、纯电、氢能三大领域精准投入,推出各项战略及先进技术,发布智能四驱电混技术Hi4(将首搭近期上市的全新哈弗新能源车型);3)组织变革维度:通过“强后台、大中台、小前台”,建立3.0版组织架构。长城已经构建一整套贯穿整车到核心零部件的森林生态体系,正持续赋能长城汽车新能源转型及向上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多家车企陆续推出降价措施保障销量,行业终端销量增速放缓且价格竞争激烈,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59.1/82.4/111.4亿元(原62.5/100.7/137.9亿元),EPS为0.67/0.94/1.27元(原0.71/1.15/1.57元),对应PE为41/29/22x,继续看好长城新能源战略转型带来的业绩上行动力,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8亿元,同比+14.53%,环比+7.49%;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7.33%,环比+80.17%。公司业绩环比改善显著,23Q1毛利率达到22.34%,环比提升4pct。
轮胎上游原材料价格相对稳定,压力有所减轻。23Q1轮胎上游原材料基本稳定,天然橡胶均价11925元/吨,环比-0.51%;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均价11347/11169元/吨,环比+4.14%/+0.27%;炭黑均价10411元/吨,环比-9.96%;防老剂/促进剂均价36880/22078元/吨,环比+17.99%/-7.03%。整体来看,随着高油价的回调,轮胎上游原材料在2023年不具备大幅涨价基础,仍稳定在合理区间,整体压力有所减轻。
海外工厂稳步推进,保障公司长期成长。公司拟定增28亿投资建设西班牙工厂,分两期建设1200万条半钢条,有望在2024-2025年逐步建成投产。公司计划投资2.97亿美元建设摩洛哥工厂,建设600万条高性能半钢胎,有望在2024-2025年逐步建成投产。公司持续贯彻执行“833plus”战略,未来产能有望稳步增长。
新能源车胎优势显著,高端配套加速成长。公司新能源汽车轮胎产品凭借低滚阻、高耐磨、低噪声的产品性能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配套领域具备绝对竞争力。目前公司在配套市场定位于攻坚全球中高端主机厂的原则,已成为德国大众集团、德国奥迪汽车、广州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北汽汽车、奇瑞汽车等整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
打造“资源+技术”两翼驱动战略,三大板块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公司发布了《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约10.5亿元(同比+0.66%);归母净利润2.22亿元(同比-9.19%)。虽外部条件不利、公司矿山出现事故,但公司仍然实现了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创新能力加强、治理和内部控制持续优化。此外,公司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Q1,公司实现营收约1.68亿元(同比+14.22%);归母净利润为3460万元(同比+6.20%)。目前,公司已确立了“资源+技术”两翼驱动战略,资源、氟化工、新能源三大板块各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包钢伴生资源及江西锂云母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顺利推进。伴生矿萤石利用项目方面,2022 年选矿公司实现1346万元盈利,第三条生产线月份建成投产。六氟磷酸锂项目方面,2022年12月底一期项目基本完成土建安装施工,并在2023Q1进行了调试。此外,公司正在建设江西省建设100万吨锂云母细泥提质增值选矿厂,总投资约为1.9亿元,有望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我们看好公司将进一步巩固萤石行业巨头地位;并打造出含氟锂电材料的“第二增长曲线”;并对含锂细泥进行提质增效利用,巩固公司“资源+技术两翼驱动”战略。
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行业发展将对萤石长期需求形成支撑,筑牢萤石行业巨头地位。2022年,公司共生产萤石41万吨、销售萤石约43万吨(含贸易2万吨),同比分别减少约6万吨、4 万吨。另外,包钢金石全年生产萤石粉约11万吨。海外业务方面,2022 年度销往海外市场的萤石产品为4.21万吨,占总销售量的9.71%,同比大增312%;海外业务收入达1.1亿,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0.53%,同比增长305%。除传统下游领域制冷剂需求将稳步增长外,我们看好新能源、半导体、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将长期对萤石需求形成支撑。未来,随着公司各矿山和选矿厂建设和改造的陆续完成,公司萤石产量将处于全国的绝对领先地位,将对国内和国际萤石市场的价格有较大的影响力;另外,伴随稀土共伴生萤石资源回收领域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规模优势将更加凸显。
四季度经营短期承压,盈利有所改善。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2.8亿/+3.7%,归母净利润2.1亿/+0.1%,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2.7%。其中Q4收入3.1亿/-25.6%,归母净利润0.5亿/-9.8%,扣非归母净利润0.3亿/-1.4%。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元(含税)。Q4国内线下销售及物流安装受阻,公司收入较为承压;盈利端受到毛利率及政府补助的同比提升有所改善。
受疫情影响集成灶销售承压,集成灶渗透率依然持续提升。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灶零售额同比增长1.2%至259亿,线万台,线%。但相对传统厨电,集成灶的渗透率依然在提升,2022年集成灶零售量/(集成灶零售量+油烟机零售量)达到14%,同比+2pct。2023Q1集成灶零售额增长0.5%,环比2022Q4(-8%)积极复苏,期待后续竣工提速对集成灶的拉动。
收入表现领先行业,渠道大幅扩张。公司2022年集成灶收入同比增长3.2%至11.6亿,其他品类增长9.6%至1.1亿。集成灶线%(奥维云网监测口径),全线市占率持续提升。分渠道看,2022年公司京东+天猫GMV增长17.3%至8.2亿;经销收入下滑2.0%至10.8亿,直销收入增长39.6%至1.9亿。公司多元渠道扩充持续深入:2022年底拥有经销商超1500家,同比增加200家;入驻下沉网点及经销商专卖店超4800家,同比增加1300家;合作装企超8000家,同比增加2800家。
毛利率有所改善,销售费用投入加大。2022年公司毛利率提升1.9pct至46.6%,预计主要系产品结构及原材料成本有所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3.1/+0.3/+0.2/-0.7pct至22.4%/3.7%/4.7%/-1.6%,销售费用增加受线上电商投入增加、广宣费增加等影响。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率下滑0.6pct至16.4%。2022Q4公司毛利率提升1.3pct至45.2%,期间费用率提升0.8pct,受到政府补助增加的贡献,Q4净利率同比+2.7pct至15.6%。
拟发行可转债新增产能。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5.2亿,用于建设环保集成灶产业园(二期)项目(3.9亿)和品牌推广与建设项目(1.5亿),新增7万套/年集成灶、4万套/年集成水槽和2万套/年集成洗碗机产能。
四季度收入承压,盈利企稳回升。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9.5亿/-3.2%,归母净利润2.1亿/-13.1%,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15.1%。其中Q4收入2.4亿/-18.5%,归母净利润0.6亿/-0.3%,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8.9%。公司拟每10股派现金红利6.97元(含税),以当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为4.2%。Q4公司受到线下销售及安装受阻的影响,收入出现下滑,盈利端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费用端的优化,利润率止住前三季度的下滑趋势,同比明显提升。
2022年集成灶销售承压,渗透率提升趋势不变。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灶零售额同比增长1.2%至259亿,零售量下滑4.5%至290万台。受到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集成灶销售略承压。但集成灶的渗透率依然在提升,2022年集成灶零售量/(集成灶零售量+油烟机零售量)达到14%,同比+2pct。2023Q1集成灶零售额增长0.5%,环比2022Q4(-8%)积极复苏。
橱柜收入快速增长,渠道持续优化调整。公司集成灶收入同比下滑4.9%至8.6亿,橱柜收入增长190.0%至0.3亿,其他厨房用品收入下滑14.1%至0.4亿。公司橱柜业务得益于募投项目的推动及渠道开拓,销售规模增长较快。分渠道看,公司经销商渠道收入下滑2.0%至8.7亿,电商渠道收入下滑36.3%至0.4亿,线下直销及其他渠道收入增长50.6%至0.3亿。公司主动调整线上经营策略,上架线上线下同款机型,促进线下成交,便于经销商与消费者的选择。公司新增、优化经销商约200家,经销商数量维持在1300家,并改造门店220家,不断提升经销商和门店的质量。同时,公司大力开拓家装、下沉等新兴渠道,合作地方家装企业1000家以上,加速发展新兴营销渠道。
四季度毛利率回升,利润率止跌反弹。2022H2开始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公司毛利率开始提升,全年毛利率同比-0.1pct至46.1%,其中集成灶毛利率+0.2pct至48.0%,橱柜毛利率+8.9pct至18.3%,其他厨房用品毛利率+2.8pct至11.5%,预计毛利率下滑与产品结构变化有关。公司全年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2.2/+0.3/+1.5/-0.9pct,净利率下滑2.6pct至22.6%。2022Q4公司毛利率+1.7pct,销售/研发/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4.5/ -3.0/+0.9/-1.6pct,净利率+4.8pct至26.3%,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经营短期承压,盈利有所波动。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8.3亿/-15.2%,归母净利润4.5亿/-32.0%,扣非归母净利润4.2亿/-33.7%。其中Q4收入4.4亿/-30.7%,归母净利润0.8亿/-62.8%,扣非归母净利润0.6亿/-71.1%。2023Q1实现营收3.4亿/-18.0%,归母净利润1.0亿/-17.2%,扣非归母净利润1.0亿/-17.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6.2元(含税),对应4月20日收盘价股息率为5.2%。受到线下消费及地产的负面影响,公司自2022Q2以来收入出现下滑,2023Q1收入下滑或主要由于地产竣工的滞后影响及渠道库存,后续收入恢复可期。2022年盈利能力受到毛利率的拖累出现一定下滑。
一季度集成灶零售已出现回暖,期待后续竣工助推行业增长。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集成灶零售额同比增长1.2%至259亿;2023Q1集成灶零售额增长0.5%,环比2022Q4(-8%)已有积极复苏;其中3月零售额增长6.9%,整体呈现出加速恢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3月住宅竣工面积同比增长35.4%,1-3月累计增长16.8%,竣工亦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有望对后续集成灶的销售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
渠道积极扩张,市占率提升。公司持续推动多元化渠道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新增一级经销商60多家至1990余家,新增营销终端700多个至4500多个。新兴渠道方面,公司新增8省KA渠道省代理,KA门店数量达到3000多个;与超10家地产公司签署精装修项目,并安装10余个精装修楼盘;家装、下沉及电商渠道积极开拓。根据奥维云网对线下KA及线上的监测数据,美大在线%,线%。
毛利率承压,利润率企稳。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7.6pct至44.1%,预计受到原材料成本高企、产品结构变化拉动均价的影响。期间费用率同比+1.0pct至18.0%,主要系管理费用由于人才公寓转固后折旧增加。公司全年净利率-6.1pct至24.7%。2023Q1毛利率-2.8pct,期间费用率-5.5pct,其他收益同比-3.2pct,净利率微增0.3pct至29.7%,盈利出现企稳迹象。
天牛持续布局:公司天牛品牌已累计签约300多家经销商,开店200家。随着集成灶景气复苏,天牛品牌后续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带动公司再次增长。
23Q1业绩短期承压,略高于此前业绩预告。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7亿元,同比-5.77%,环比-2.46%,实现归母净利润1.71亿元,同比-17.37%,环比-6.8%,略高于此前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收入5.39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下降18%-23%),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20.46%,环比-0.91%,EPS为0.33元/股,主要受定型纤维交付波动以及风电碳梁客户减少订单所致。
纤维和碳梁业务有所波动,其他业务增长明显。分产品看,杏彩体育官网2023Q1拓展纤维碳纤维及织物实现营收3.35亿元,同比-12.61%,占比60.38%,同比-4.72pct,主因由于定型纤维交付波动影响;风电碳梁业务受客户减少订单影响,实现营收0.99亿元,同比-29.95%,占比17.82%,同比-6.15pct;通用新材料/复合材料/精密机械板块分别实现营收0.77/0.27/0.13亿元,同比+61.68%/+174.70%/+85.47%,占比13.87%/4.93%/2.27%,此外光晟科技实现营收408.82万元。
产品结构变动影响盈利,费用率有所下降。2023Q1实现综合毛利率45.05%,同比-9.8pct,环比+7.8pct,主因产品结构变动,高毛利定型纤维交付波动占比减少所致,期间费用率13.01%,同比-1.90%,环比-2.88%,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61%/6.02%/0.17%/6.21%,同比+0.32/+2.7/+0.05/-4.97pct,管理费用率提升因股份支付费用及职工薪酬增加所致,研发费用率下降因生产线试车及研发过程中产品销售所致。净利率29.39%,同比-5.31pct,环比-0.99%。净利率29.39%,同比-5.31pct,环比-0.99%,降幅小幅毛利率,主要受益费用率下降及其他收益贡献,本期2847万元,上年同期717万元,主因收到退税所致。
公司产品技术储备充足,CCF700G碳纤维已通过装机评审,开始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新一代航空用T800H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等同性验证工作有序推进,预计2023年内完成验证和验收工作;同时产能建设有序推进,内蒙一期年产4000吨碳纤维项目预计年内投产,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在建30吨/年M55J系列产能,预计2023年内试生产。预计23-25年EPS为2.16/2.69/3.15元/股,对应PE为23.7/19.1/16.3x,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收入稳步增长,利润有所承压。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8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28%。对应22Q4单季度实现营收53.3亿元,同比+36%,环比+18%;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95%,环比-91%。23Q1单季度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26%,环比-8%;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7%,环比+706%。
公司银浆销量稳步提升,全球龙头地位稳固。公司2022年成为全球首家正面银浆销量超1000吨的企业,2022年正银销量1374吨,同比+46%;其中Q4银浆销量360吨以上,环比+12%以上。公司2023Q1银浆销量约380吨,环比+4%左右。展望2023年,伴随公司N型产品持续开发以及客户开拓,公司银浆销量有望突破1900吨,同比增长超38%。
公司2022年盈利能力相对稳定,短期受原料价格影响略有波动。公司2022年正面银浆吨净利约为28.5万元,同比+2.4万元;吨扣非净利约为26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Q4正面银浆吨净利约为24.2万元,环比-4.0万元左右;吨扣非净利约为24.2万元,环比+3.4万元。2023Q1公司吨净利约为32-33万元;吨扣非净利约为17万元左右,环比略降,主要系银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展望2023年后续季度,伴随公司Topcon银浆等高盈利产品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修复至较高水平。
公司非光伏业务持续推进。公司电子浆料经过3年多的技术沉淀,已形成8大系列、70余个SKU,产品覆盖射频、片式元器件、电致变色玻璃、LTCC等多个市场,多项技术实现了同行业技术突破。胶粘剂围绕光伏、动力储能和消费电子等核心市场需求,开发了包括导热、结构、灌封、功能粘接等多个功能系列产品,其中多个主打产品已通过核心客户验证,获得稳定订单需求。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基于原料价格波动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5.54/7.41/9.78亿元(原预测2023-2024年净利润为5.78/7.94亿元),同比+42/+34/+32%,EPS分别为4.95/6.62/8.74元,当前PE为23/17/13倍,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动力电池龙头地位稳固、盈利能力相对稳定。受到一季度新能源车销售淡季因素影响,公司动力电池销量环比下滑。我们估计2023Q1公司动力电池销量约为60GWh左右,同比+40%以上,环比-27%左右。根据国内动力电池联盟数据,2023Q1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为29.25%,市场份额为44.42%,同比-5.33pct。我们估计公司2023Q1动力电池毛利率约为18%左右,环比-1pct;单位毛利约为0.185元/Wh,环比略降0.02元/Wh左右。展望2023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有望达到320GWh左右,同比增长超30%。
公司储能电池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我们估计2023Q1公司储能电池销量有望超15GWh,环比下滑20%左右;在2023Q1公司电池总销量占比中超20%。我们估计2023Q1公司储能电池毛利率约为24-25%,环比-1.5pct;单位毛利约为0.24元/Wh以上,环比-0.02元/Wh。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85GWh以上,同比+85%。
公司新产品密集落地,夯实龙头竞争力。公司麒麟电池已经量产,全球首搭麒麟电池的量产车极氪009已正式交付。公司钠离子电池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并将于今年启动量产。公司4月发布凝聚态电池,该产品采用高动力仿生凝聚态电解质、超高比能正极、新型负极等优势材料,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该产品目前正在进行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车规级应用版本有望2023年内量产。公司技术研发引领行业,新产品密集落地夯实公司长期竞争力。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基于公司规模优势助力盈利能力持续维持高位,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41.83/544.32/667.16亿元(原预测为420.61/527.91/645.83亿元),同比+44/+23/+23%,EPS分别为18.09/22.29/27.32元,当前PE为22/18/15倍,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2023Q1实现净利润3.11亿元,同比+6%。公司2023Q1实现营收83.68亿元,同比+62%,环比-23%;实现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6%,环比-29%。公司2023Q1毛利率为8.72%,同比-4.87pct,环比+0.85pct。公司2023Q1末存货为29.89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4.10亿元。公司2023Q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95亿元,冲回信用减值损失0.12亿元。公司2023Q1投资净收益为-0.59亿元,主要系票据贴现利息支出与联营企业经营亏损。
公司2023Q1正极材料出货量环比略有下滑,盈利能力表现出色。公司2023Q1正极销量为2.61万吨,同比+50%、环比-16%;吨净利为1.20万元,环比-0.2万元。若将资产减值损失加回,公司2023Q1正极吨净利约为1.56万元,环比基本持平。产能方面,公司2022年末建成产能25万吨,部分产线末全部达产。公司韩国忠州年产2万吨基地顺利投产,陆续完成海外客户认证,实现百吨级批量出货。2023年,公司将强化全球布局,以韩国基地为依托,加速推进国际客户开发,优化客户结构。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北美办事处,未来还将在欧洲布局。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公司正极销量有望达到14万吨左右,同比增长超50%。
公司多体系快速布局,打造正极平台化企业。三元正极方面,2022年公司高镍低钴、超高镍等前沿材料已实现千吨级出货。2023年公司将推动能量密度更高的9系超高镍产品大规模量产,并完成高电压高镍材料以及NCA品线开拓。钠电正极方面,公司2022年销售量累计达到几十吨,现有建成产能1.5万吨。公司钠电正极材料开发进展顺利,主流产品工艺完成定型,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小规模出货,已建成产能完成部分客户审核。磷酸锰铁锂方面,公司2022年通过收购斯科兰德,正式布局磷酸锰铁锂领域,现有产能6200吨。2023Q1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在主要客户开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掺混型、低成本型、长循环型及高倍率型产品等测评效果良好,出货量稳步提升。公司现有产能完成提升改造并通过多家客户认证,做好为动力客户供货准备。
公司2022年实现净利润4.24亿元,同比+43%;2023Q1实现净利润0.40亿元,同比-66%。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18.42亿元,同比+40%,对应Q4实现营收3.99亿元,同比-2%,环比-20%。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24亿元,同比+43%,对应Q4实现归母净利润0.96亿元,同比+5%,环比-22%。公司2023Q1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42%,环比-30%;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66%,环比-63%。
公司碳纳米管浆料销量稳步增长,储能场景营收具有较高增速。公司2022年碳纳米管浆料销量为4.63万吨,同比+40%;Q4销量接近1.3万吨,环比略增。2022年公司产品在动力电池场景营收12.86亿元,同比+34%;储能电池场景营收3.29亿元,同比+238%。我们估计2023Q1公司碳纳米管浆料销量约为1.1万吨,环比下降12%以上。展望2023年,我们预计公司碳纳米管浆料销量有望达到7万吨以上,同比增长超50%。
公司2022Q4以来降价策略导致盈利能力明显下滑。2022年公司碳纳米管浆料吨净利约为0.91万元,同比+0.02万元;Q4碳纳米管浆料吨净利约为0.77万元,环比下降0.2万元以上。我们估计2023Q1公司碳纳米管浆料吨净利约为0.36万元,环比下滑明显。展望2023后续季度,伴随二三代产品销售占比回升,我们预计公司2023年浆料单吨净利有望达到近0.5万元/吨。
公司单壁碳管量产在即,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单壁碳管具有更优的电化学、力学性能,有望在硅负极体系、高端动力电池等领域广泛应用。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具备单壁碳管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实现部分出货,并有望在2023Q3开始大批量供。